• 1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成果总结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 时间:2024-03-14 18:27 点击: 字号:

《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体系蕴含政治、价值、科学等多维向度,其理论、知识和方法与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学科也均有交叉,与理论热点、现实生活都有紧密联系。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在学院《红色赋能 艺术传承——广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荣获2021年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区级线下一流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特色、学生特点,以红色文化研究为突破口,以艺术化表达和呈现为桥梁,打破艺术类学生对思政理论的认知与践行壁垒。具体做法为:

1.凝练融入核心素养,形成递进化教学目标体系

依据艺术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要求,总结出课程“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理性思辨、艺术家精神和健全人格”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形成“知识、能力、素养”三阶递进的目标体系,夯实学生“为人民画像、为时代立传”的精神自觉,成为推动新时代美育发展的时代新人。

2.“思专”融合,搭建集成教学环境

坚持思政课程与专业“同向同行”,充分结合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文艺创新性发展与传承,积极挖掘思政课与专业课中的红色文化共同育人要素,有针对性地创设具有艺术类学生专业特点和背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不断进行体悟。以支撑、保障思政课教学为中心,充分运用艺术院校优势,建设围绕主课堂的“讲台、舞台、展台”三大教学平台,进而搭建“课堂→校园→社会”的立体化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校史馆、艺术名家工作室等进行实践教学,创新灵活多样教学手段。结合实践、网络教学,构建“自学+讨论+课堂展示”学习模式,形成同向发力、保障有力的教学场域环境,满足线上、线下教学的不同要求。

3.双线驱动,实施“六步链接教学法”

教学实施过程中,依据学校艺术施教特色,坚持以个人任务、小组任务双线驱动,创设“思政课艺术化”教学方法。运用角色演绎、情景模拟、沉浸式、案例展现等,通过“红色讲解→理论讲授→艺术展演→红色感悟→理论深化→实践转化”的六步链接教学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提升学生思政课的抬头率、点头率、参与率。

4.完善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

实行“知识与能力、认知与践行、个人与团队”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模式,全程综合考核学生,不局限在知识点的掌握,而将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认知转变、能力体现和实践成效一并纳入,实现增值评价。通过引导学生按照“预备知识→问题导入→红色艺术作品解读→教师补充讲解→学生阐述作品→巩固→总结→反思”过程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小组、教师等多元评价主体,从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认知转变、能力体现、实践成效四个维度,对学生个人和小组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注重过程评价与增值评价结合,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

[打印正文] [返回顶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