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武教授《把美育工作贯穿大学艺术教育全过程》刊登于广西日报
把美育工作贯穿大学艺术教育全过程
杨武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工作中心环节和立身之本。2018年8月30日,习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又进一步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美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亲切关怀,为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新时代美育改革发展,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高校美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大学艺术教育中立德树人与美育工作紧密联系
立德树人是美育工作的基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高等艺术院校肩负着培养下一代艺术家的使命,其美育工作责任在于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和创造美的能力,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给予人们美的愉悦、美的享受、美的评价,艺术作品有精神境界是艺术的本质要求所在。因此,有高尚的艺德、良好的人品才能创作出精品之作、传世之作。立德树人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根本,而培养审美主体的科学人生观、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掌握专业艺术技能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高等艺术院校不仅要通过艺术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掌握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还要培育学生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心灵,树立社会主义崇高理想,确实担当得起时代赋予的重托。
美育工作是立德树人的具体表现。艺术工作者素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承担着提高人民精神境界、培育社会文明风尚的光荣使命。正人必先正己,要做到这一点,艺术工作者首先要努力塑造自己的崇高灵魂,始终追求德艺双馨。美育工作能帮助学生净化情感心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艺术具有独特的美育教育功能,其优势在于能够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当优秀的、积极的艺术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一种内在的善良、高尚品质便会滋生蔓延,从而转化为主导动机并推动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发展。比如,有些艺术作品能够传递给观众积极向上的情绪,催人奋进,激励大学生们拼搏奋斗;有些艺术作品讴歌英雄人物、赞美高尚品格,有助于大学生们树立崇高的理想;有些艺术作品歌颂真善美、弘扬社会正气,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貌、培养完美的人格。
立德树人与美育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自古以来,美与德就被看作是融为一体的。在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了指向心性修养的“礼乐”活动。礼乐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礼”是指道德伦理教育活动,“乐”是指具有审美性质的艺术教育活动。这种礼法、技艺相结合的教育实际上是融德育和美育于一体的教育。春秋时期音乐专著《礼记·乐记》中也明确指出:“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作为古代美育的乐教,就是一种以社会的道德关怀为内核的综合性艺术教育。立德树人与美育工作的融合,要求将艺术审美精神渗透到一切艺术教育教学活动中,使艺术教育教学达到一种完美、和谐的境界。这样,才能够有效调动大学生的德育积极性,将道德的他律手段内化为自律功能,自觉地承担起培养道德人格的任务。在人格完善过程中,道德情感培养与艺术审美两者在目标上的一致性,使学生在获得审美的愉悦和享受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以陶冶,使自己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个涵养丰厚、人格高尚的人。美育以声音、影像的形式感染人,以集中美的方式赞美美好情感,通过表现和塑造情感使人的个性得以和谐发展。德育与美育教育的融合能充分发挥艺术的感染力,使大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享受愉悦,能将艺术升华道德感、完善道德人格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有利于大学生完美道德人格的塑造。
把立德树人融入美育工作并贯穿大学艺术教育教学全过程
用好课堂教学的美育工作载体,实施道德情操教育。课堂教学是高等艺术院校美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审美素养的重要平台,因此,要将艺术课堂教学纳入美育工作的话语体系。比如,通过美术课程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契合了学生的审美心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美感和艺术性、趣味性;再比如,通过音乐课程教学,用优美动听的音乐、形象生动的歌词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在美妙的情感氛围中,通过音乐审美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受到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遵循美育特点”,就是提醒我们要遵循教育的规律,按照艺术教育规律,结合艺术教育,将科学的思想、正确的政治方向、端正的意识、高尚的道德,运用审美情感,通过激情、想象、联想、共鸣和心灵模仿,深入学生的心灵,触动其灵魂,锤炼其意志,让其转化为自觉、坚定的先进行为。
在服务社会中彰显美育,树立高尚品德。高等艺术学院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和活动,传播美,彰显美,在服务社会中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一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立足美育工作特点,精心谋划、集中组织师生到基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文艺慰问演出、墙绘美化农村等活动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帮扶和文化帮扶活动,美化校园和乡村环境,增添文化生机与活力。二是建立美育写生创作基地。高等艺术院校美育教育可以更多地发掘、传播自然美,以独特的眼光和视角多方位展示丰富多彩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基层、深入革命老区、深入群众开展文化艺术写生和音乐创作等,创作出记录人民伟大实践、讴歌时代进步辉煌业绩的优秀作品,凝聚艺术力量、彰显崇高美德。三是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不仅能让师生们增长见识,还能提高审美能力、欣赏水平和艺术素养,引导广大师生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心灵中播下美的种子。同时,广泛开展各种慰问演出、培训展览、文艺支教、文艺扶贫、文艺助残等各类美育服务活动和项目,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在美育中培养师生美德。
发挥老艺术家言传身教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给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对他们长期以来不改初心、心系祖国接班人培养予以充分肯定,也是对广大美育工作者的肯定。拳拳之心,令人鼓舞。高等艺术院校首先要组织学习老教授们不忘初心、对教书育人不懈追求的感人精神,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让教师成为学生正确的引路人和精神导师。另外,大学均有德艺双馨、桃李芬芳的艺术家,他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具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艺术教育作为毕生事业而奉献。要发挥艺术家的学识和人格魅力,通过言传身教,弘扬他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以此熏陶和培养出一批批优秀艺术人才,实现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努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