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创作>科研论文>详细内容

《广西日报》刊发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唐海燕教授理论文章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张建彬 时间:2022-12-15 12:08 点击: 字号:

12月15日,《广西日报》012版(理论版)刊发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唐海燕教授撰写的理论文章《根植中华民族文化沃土 绽放文艺创作风采》。文章认为,文艺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牢扎根于中华文化土壤之中。文艺创作应以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为根基,厚植内生力;应以构筑民族审美共同体为核心,铸牢凝聚力;应以深耕民族文化内涵为支点,激发创新力;应以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为要义,涵养向心力,从而越发绽放文艺创作风采。

9567f1905d414795aa093f307a6caf10.Png

原文如下:

根植中华民族文化沃土 绽放文艺创作风采

唐海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是多民族共同缔造的文化,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这为民族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文艺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牢牢扎根于中华文化土壤之中。立足于民族本土文化积淀进行文艺创作,才能更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文艺的繁盛精进,使之独步于世界艺林,彰显文艺的时代风貌。

以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为根基,厚植文艺创作的内生力。中华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相比毫不逊色。翻阅历史画卷,在岁月长河涤荡中,世界上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文化都已湮没淘汰,而深植于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中华民族文化,绵延五千多年却依旧傲然屹立、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成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以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印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顽强生机与源远流长。古老悠久而又充满朝气的中华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最丰腴的沃土。因此,文艺工作者要有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以涵养对民族文化的坚定信念为根本,坚信中华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以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豪感从事文艺创作,以生产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为安身立命之本。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心,以真切的情怀、独特的视角去创作更多为民族放歌、为时代画像的隽永精品。文艺工作者还必须锻造民族文化自强力,珍惜并珍爱、熟悉并欣赏自己的民族文化瑰宝,为之骄傲、为之沉醉、为之鼓与呼,以文艺之笔墨奋力加快广泛传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前进步伐。同时,文艺工作者还要具备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只有对民族文化的理性审视和深刻把握,才能更好肩负起传播中华文明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才会激发出文艺创作强大的内在力量,才能自愿用绘画、音符、影像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去描绘、唱响和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壮美华章。

以构筑民族审美共同体为核心,铸牢文艺创作的凝聚力。民族审美共同体的核心要义在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建立在文化、民族、国家等多层次认同基础之上的审美情趣、审美品位、审美价值的民族共性谱系。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中华各民族形成了各有千秋、各具风格的文化体系和表达方式,创造了独具生命体验的多样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共具涵盖全体、包容一切的优秀特质,汇聚成了“美人之美,天下大同”的中华民族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强大的包容力与共通度。构筑民族审美共同体,是民族文化形成精神合力的重要载体。因此,新时代文艺创作要在构筑民族审美共同体的基础之上,不断提升自身的聚合力。一方面,文艺工作者要做破解民族壁垒、逾越民族差异的先行者,融会贯通运用好中华各民族的优秀文艺成果,积极构建跨民族、跨文化、跨地域的文艺体系审美共同体,把民族审美共同体蕴含的民族认同、家国意识等审美精神嵌入文艺创作之中,增强文艺作品的共鸣度。另一方面,文艺创作要汲取民族文化的丰厚养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挖掘各族人民现实生活的优秀因子、不断开发各民族文化的优秀素材,将建构促进中华各民族文化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的审美共同体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旨目标,助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高质量发展。

以深耕民族文化内涵为支点,激发文艺创作的创新力。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体系,民族文化具有自成一体的文化形态,内蕴着精深浩瀚的思想基因、道德伦理、习俗观念,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文艺创作要善于在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中深挖提炼精华来激活文艺生命力、激发文艺创新力,把文艺应有的创造性和民族文化价值内涵结合起来,实现文艺在新时代的大发展。一方面,要以守牢守好中华传统文化为“正”。民族文化是我们的“本”,从博大的民族文化中撷取创作的素材、内容、方式,以民族文化资源为主体进行契合时代要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承好民族文明,创作生产出更多被人民所接受、所喜爱的文化产品。同时,要摒弃以西方为尊、为美、为要的崇洋媚外思想,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同时又要辩证扬弃、求同存异,打造有辨识度、有标识性的文艺作品,深入阐释和弘扬中国理论、中国观点、中国主张。另一方面,要走好中国特色文艺创作之路,立足于民族文化之“根”,打造中华民族新时代的文艺作品、艺术精神食粮,加快理念、内容、形式、手段等创新,让文艺创作更富有时代气息和活力;契合当今社会信息高速发展特质,将文艺创作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诠释好民族文化内涵,向世界展现中华文艺新样貌、新优势,彰显中华民族文化新风采。

以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为要义,涵养文艺创作的向心力。中华民族文化史上记载了不计其数的各民族团结和睦、携手奋进、手足情深的感人故事。新时代也涌现出大批反映民族命运相连、休戚与共的优秀文艺作品。这些都是中华文明价值的生动写照。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阐述好中国进步故事、展现好民族和谐精神,是文艺创作永葆昂扬向上的“密钥”。首先,文艺创作要将弘扬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融入文艺作品生成全过程,将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动人事迹为主线,以民族文化认同、民族形象认可为目标。以润物无声的艺术感染力消化融解各民族思想观念存在的分歧,体现民心、反映民意,不断推出声情并茂、内外兼美的文艺作品。其次,文艺创作要注重构建以民族团结进步为“基座”的“文艺大厦”,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助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要打造更多内涵深刻、含金量高,展示民族文化之美、展现中华文明之强,并能代表中华民族形象的时代文艺佳作。

[打印正文] [返回顶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