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学院动态>详细内容

“艺心向党学雷锋 红色基因共传承”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校社联动大思政活动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文琳 时间:2025-04-08 15:52 点击: 字号:

为弘扬雷锋精神,传承红色基因,3月27日,广西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直属团支部组织党员、团员学生和我校影视与传媒学院、音乐学院青年志愿者到南宁市中尧路小学,中尧路小学教师党支部、新秀公园党支部、南宁市社会福利院等党支部,联合开展“艺心向党学雷锋 红色基因共传承爱心共建活动活动立足于“艺术+思政”理念通过理论宣讲、艺术进课堂、实践互动等形式,将红色教育与雷锋精神融入育人实践积极推进美育和德育的深度融合,旨在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广西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处级组织员何骑材、中尧路小学校长韦月华新秀公园党支部书记黄春晓及南宁市社会福利院党支部代表出席活动。

教师致词:锚定育人使命,凝聚奋进力量

活动伊始,参加此次活动的教师代表致词表示:“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生命线。以‘艺心向党’为纽带,将红色基因、艺术实践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合,既是落实‘大思政课’建设的创新举措,更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在场教师们表示,要通过校社联动打破壁垒,让青少年在服务社会中锤炼品格,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  

2(4).jpg

‎教师致辞

红色党史铸魂: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活动以一堂生动的红色思政课拉开序幕。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蔡清波主讲《雷锋精神代代传》,通过讲述雷锋生平事迹、阐释雷锋精神内涵,将红色信仰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田。课堂互动环节,学生们踊跃发言,分享对雷锋精神的理解。课后,全体师生与南宁市社会福利院残障青年代表齐声高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激昂的旋律与真挚的情感交织,将红色信仰的力量传递至每个角落。马克思主义学院同学们纷纷表示:“这堂思政课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触动。我们通过‘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实践,让青少年从雷锋故事中汲取精神养分,夯实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c95c261882792c2a5386c9989d03689.jpeg  

红色思政课课堂

 

艺术赋能育人:让思政课堂“声入人心”

依托艺术专业优势,活动将思政教育与美育深度融合以美润心,思政铸魂音乐课堂上,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学生关澜、肖芷妍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陈灵带领学生教唱红色儿歌《学习雷锋好榜样》,用乐器演奏点燃课堂热情;影视传媒学院何宜轩、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崔成龙开设播音课堂,指导孩子们朗诵《七律・长征》,并选拔“小小红色宣讲员”,以铿锵之声传承革命精神;美术课堂上,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杨丰宇指导学生制作非遗漆扇,将红色元素融入传统工艺,漆扇画创意作品展现了青少年对党的赤诚之心。音乐学院学生现场感慨:“艺术与思政的结合,让理论教育有了温度、美育有了深度。孩子们在音符与色彩中感悟红色精神,这正是‘润物无声’的育人智慧。”

3.jpg

4.jpg

艺术课堂进班级活动

 

校社联动暖心:残健共融书写大爱篇章

活动特别设置残健共融实践环节,高校师生、小学生与残障青年携手完成文艺表演、手工制作等互动。一幅由残健群体共同完成的非遗漆扇作品,成为活动中最温暖的见证“我们传递的不仅是技艺,更是平等与尊重的价值观。”参与活动的学生志愿者表示,校社联动打破了校园与社会的壁垒,让思政教育在实践中生根发芽。  

南宁市社会福利院残障青年代表与师生合唱、共绘漆扇的场景,展现了社会大爱的凝聚力。南宁市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表示:“这样的联动让教育走出课堂,让孩子们在服务他人中理解责任与担当。未来我们将深化合作,让‘残健共融’成为德育常态化实践。”

  

5.jpg

残健共融实践活动

活动在全体人员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中圆满落幕。此次活动过‘红色铸魂、艺术赋能、校社联动’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为青少年搭建了成长成才的立体育人平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持续构建“大思政课”体系,谱写“大思政课”新曲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入动能

 

6.jpg

活动合影 

 

 

稿件:文

图片:涂意

一审一校:何骑材

二审二校:章 燕

三审三校:白晋平

 

[打印正文] [返回顶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