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会
10月21日下午,学校2025年秋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集体备课会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召开。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韦俊平,党委副书记毛茂林参加集体备课会。备课会由毛茂林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及全体教师参加。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韦俊平讲话
韦俊平指出,思政课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关键课程。讲好思政课,拓展思政课的广度和深度,是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铸魂育人实效的重要举措。思政课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也要注重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授课教师要精心备课,熟悉教材,才能更好地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要因材施教,突出优势特色,针对学生学情和研究对象,多关注、多思考、多研究,才能将思政课讲得更生动形象,更好彰显育人成效。要正面引导,引发思考,注重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从而提高学生课堂的出勤率、抬头率和点头率。
毛茂林从“为何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讲好‘形势与政策’课程”等三个方面强调,思政课教师要有高度的政治站位,要围绕教学大纲,善于钻研教材,并将当前国际与国内的时事热点融入思政课,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善于将身边鲜活案例与丰富教学资源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兴趣、听得懂;要讲道理,摆事实,以理服人,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真正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海燕针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做了具体的布置和安排。要求任课老师重视思政课程的严谨教学,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安排开展授课工作;要熟悉教材和教案,准确定位思政课,善于利用丰富教学资源,采用特色教学方法,积极运用好以问题式、启发式思政课教学方法,确保推进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马院教师代表常晓露做说课分享,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主任赵笃华以及陈秀阳、苗希婷、郭倩、傅佐东等5位教师就如何上好“形势与政策”课程,紧密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我校常态化开展“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会,能集智攻坚,帮助教师统一认识、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促进教学资源共享与方法创新,有效提升课程质量与育人实效,是打造思政“金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

备课会现场
文字|赵笃华
图片|曹书发
一审一校|田宝帅
二审二校|章 燕
三审三校|白晋平
